最近因為實習課程關係,才知道嘉義市目前有嘉義火車站至故宮南院的BRT計畫,一直不清楚它跟之前所提到的TOD有何關連?剛好專討時請了台大張學孔教授演講,解了我的疑惑。原來BRT是以公車為運輸工具,並有轉屬車站、專用路權……等,主要目的也是推動以大眾運輸系統考量的都市發展

 

        因為聽了張教授的演講,不禁讓人思考,現今都市發展的規劃作業,不再是傳統的針對計畫人口推估土地需求、訂出土地使用強度、使用類別……等制式規範作業了,而是朝向一個都市的永續發展、成長管理等面向,希望都市的發展是永續的、節能的、健康的。相對的,規劃師的工作型態是不是也要跟著改變呢?規劃師不能只在辦公室裡查查報告書、到現場花個幾天做完調查、跟當地民眾開開會……就寫出一個地區的計畫,而忘了地區未來的發展願景、跟鄰近計畫的配合、計畫與實際執行間的落差……等問題,同時更上一層的是對規劃地區的土地及民眾負責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更深一層思考,每當一個新議題的發跡,帶給我們的衝擊應該就是對規劃更多面向的思考,因為現今都市的發展不再是單純的同心圓、扇形、多核心等型態;都市的活動也越趨複雜化,所以規劃也應該隨著進步,多方的思考都市發展的各種可能性、跟其他部門(交通、環境、經濟…..)如何配合、開發實務與規劃理念如何折衝…..,這才算是對都市計畫的一種尊重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